游人小说网 > 南明副榜举人 > 第337章 靖江级炮艇(海沧船)

第337章 靖江级炮艇(海沧船)

而这个时候杨轩已经率领警卫镇回到CD),在李定国斩杀勒克德浑之后,杨轩令李定国统领本镇兵马驻防武冈、沅州、靖州各地,刘惟明镇驻防贵阳、遵义等地。

第7、第9镇沿着长江而下攻打夔州,夺取夷陵,猇亭等地,以为义勇军东进打开道路。

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杨轩立即率领一千骑兵先行,以赶回CD)。

这一天路过重(庆),陈怀西来报经过一年监造终于造成了一艘巨舰,如此杨轩风尘仆仆的赶到江津,以检阅自己兴中最为看重的水军。

义勇军自建立之初就颇为重视水军建设,这几年杨轩也一直将水军视为大军粮道,先后打造了大量的运输船、舢板船、飞虎战舰。

经过数年发展,根据实战经验教训

运输船多为中型沙船,每船配备10名运军,可装载500担(8万斤,40吨)。

舢板船多为小型沙船,每船10名兵丁,可装置货物60担(1万斤),配备2门三号佛朗机炮。

飞虎战舰是一种车船,体积较大,每艘30名兵丁,可装置200担货物(3万斤,15吨),配备有配备六门大号佛朗机炮,

相比运输船或其他水师船只,义勇军水军船只吨位较小,作战较为吃亏。

故在东征云贵之际,杨轩就计划打造大型水面舰只,以纵横内河,保证水军安全。

远远的,望着这种这种炮艇长约11丈(36米),宽1.8丈(5.94米),吃水深0.8丈(2.68米),满载满水量总重可以达到140吨,虽然比起海船查得较远,但在内陆河道上绝对算得上一艘大船。(郑和宝船有的估计超过2万吨,虽然有吹嘘成分,但没有人否认该艘船只超过千吨)。

采用传统硬蓬帆结构设计,前面则为一大一小的两个横帆,主帆长15米、宽12.5米,头帆长9米、宽6米,在那后面,则是一个三角帆,通过调节三角帆的方向,以达到改变风向的目的。

除了这些传统设计之外,考虑到一些兵船较轻需要在船舱内压石头等重物,以保证船稳定性的特点,在水位线下包了一层超过半厘米厚的铁皮。

每块铁皮经过多次铸造捶打打成一平方米的铁皮,然后装载在船底下面。

全船总捶打了100张铁皮,仅仅铁皮就重5吨。

现在龙泉驿冶铁局开始运作,利用焦炭、铁矿石通过高炉冶炼钢铁,每年可以出冶炼100吨钢铁,500吨熟铁,产量虽然比起昌平钢铁作坊有所降低,但钢铁数量还算充足。

除此之外,船只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密隔舱装置,也就是用隔仓板将船舱分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小船舱,若是一个船舱破损,用隔仓板隔离,水就不可能流入其他船舱了。

在中间甲板上左右两侧各安装了5门5斤红衣大炮,在船首船尾各安装了一门大号佛朗机炮。

船体采用三层甲板,最下层放重物用来压舱,第二层则作为船员休息室与炮艇,最上面则为,上面有观察台,有指挥台,可以挂硬蓬帆

除此之外,由于下面两层甲板全部采用密封构造,除了两侧的炮口之外全部密封起来,并且非常不利于攀爬,上下船只需要特制的索子攀附而上,非常不利于对方进行接驳而战。

看着这艘船只,安思文一个劲声言该船只比英国金色金色雌鹿号还要好。

(金色雌鹿号只有150吨,英国人曾用金色雌鹿号做过环球航行。)

该船包括4名军官,26名水手,40名炮手

每门红衣大炮交错放置,彼此之间用过隔板隔开,以避免相互之间受到影响。

由于不需要如陆地上那样搬运火炮,每门火炮只需配备6人,包括炮长1人,负责观察、指挥与点火。

火药手1人,平时负责将火药、弹丸放入炮口。

清洁手1人,负责用毛刷清刷炮筒,与火药手一道装填火炮。

炮手2人,负责大炮复位,操作大炮。

在作战时一般只是单侧与前后两侧开炮射击而已,如此配备5门佛朗机炮的炮手数量充足。

由于身兼车船与盖伦船的优势,该船在江河内陆地区正常航行速度约为10里/小时,最高航行速度能搞达到20里/小时。

但毫无疑问的该船造价比起同等排水量的车船要高4成以上,再加上该船只完全依靠佛朗机炮作战,如此若加上10门红衣大炮,一艘硬蓬帆船造价超过四千两银子以上。

这种硬碰帆船一下造了四艘,杨轩将这种舰艇命名为靖江级炮艇,未来主要用于江湖河流炮战。

除了这种硬碰帆船之外,根据安思文建议,现在正在建造一种三帆船。

杨轩兴致颇高,不顾众人反对,登上船,亲自掌舵,亲自挂帆与将士们一道远航,经过四天功夫,杨轩基本上掌握了航行有关知识。

杨轩认真总结了布帆船与硬蓬帆之间区别,感到东方硬蓬帆太重,升帆落帆颇为不容易,而西方的布帆船则不那样,布帆较轻,升帆落帆只需要挂起帆布与卷起帆布就可以,非常方便。

相对来说,大型船只较适合适用三帆船,而小型船只则比较适合传统硬蓬帆。

除此之外安思文看着从云贵地区砍伐而来的楠木也颇为高兴,一个劲的声称木材远远优于西欧,在未来完全可以建造十倍的战舰,如此可以遨游余大海之中。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杨轩令陈怀西、贺斗等人率领每旬率领炮艇与飞虎战舰、舢板船进行对抗演练。

为了更好的掌握水军作战,杨轩抛下骑兵,亲自率领水军沿着长江、岷江而上,在这期间,杨轩每日一练,有的时候更是不顾气温甚低,还纵身跳入江水之中游泳,带领众人进行各种作战演练,以完善战术。

经过十天月航行,在这年(永历4年,公元1650年)五月姗姗回到CD),杨轩刚刚上,护卫的护卫团早已经候在岸边。

还没有等杨轩翻身上马,远远的看见富顺王朱至渌、德阳王朱至濬、四钏巡抚吴兆元、布政使严锡命、按察使陈计长、都指挥使同知樊明善、城都知府王光先等人出城相迎。

看着明显消瘦一圈,浑身只有皮包骨的富顺王朱至渌,杨轩拱手道:“二叔(明朝末代蜀王之弟),你,你生病了,养病要紧,您就不要出城迎接小婿啊。”

朱至渌摇了摇头,说道:“您是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