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商王族 > 第二百六十七章 论井田制(上)

第二百六十七章 论井田制(上)

“对了五弟,有个人,我想给你引见一下,估计你会很感兴趣。”回到帅帐中,子期顿时对帝辛神秘的一笑。

帝辛眉梢一挑,轻笑道,“既然是被三哥看中的人,必有他过人之处,就速速请来吧。”

子期也不兜圈子,拍了拍手,一名侍卫顿时颔首一下,出了帅帐,不一会儿就带来了一个青年模样的布衫男子。

“草民吴庸,参见世子殿下,三王子殿下,列为将军。”布衫青年稽首在地,恭敬地朗声道。

“起来吧。”帝辛虚扶了一下,仔细地瞧着吴庸,观察少许后,便问道,“我看你长相平庸,气质也无特别之处,你身上究竟有什么特点,能被三王子看重呢?”

听着帝辛有些轻蔑的话语,吴庸不喜不怒的淡笑一声,道,“勿以言取人,勿以相貌取人,方为圣人之道。”

“照你的意思,是在讽刺我是个小人喽?”帝辛怒拍桌子,冷喝道。

吴庸无悲无喜的拱手一下,道,“草民不敢。”

帝辛冷眼瞧着吴庸,少许后,他忽然大笑地抚掌数下,“好好好,没想到郝国也能出现像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知先生心中有何治国良策,受德愿洗耳恭听。”

“世子殿下谬赞了,草民腹中只是有一些着着拙略之策,难登大雅之堂,若殿下愿意听,那草民就斗胆献言几句了。”吴庸微微躬身,说道。

帝辛笑着点了点头,倏然挺直着腰板,俊俏的脸庞充满了肃穆之意。

陈梧、陈桐见状,连忙向帝辛拱手示意,“那臣等就先出去,督促将士们操练了。”

帝辛略微沉吟,便缓缓点了点头,随即,陈梧、陈桐等玄甲军高级将领躬身而退,离开了帅帐,帐内就只剩下子期和辛五两人。

“给先生看茶。”帝辛吩咐了一声,辛五立马会意,亲自为吴庸斟了一杯茶。

这段工夫,吴庸在腹中已经打好了草稿,沉吟少许,便缓缓说道,“草民斗胆问问世子殿下,不知世子殿下对当今的井田制有何看法?”

“井田制?”帝辛眉头倏然一簇,颇为讶然地瞧了吴庸一眼。

所谓的井田制,乃是商代承袭前夏的土地制度,确切来说,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最先出现于大夏朝,大商承袭前夏,而到了西周时就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但说它是土地国有制度,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首先,我们要了解井田制的根本,在大商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朝廷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王室所有,分配给大大小小的贵族使用,也就是各个贵族的封田。而贵族又把封田平均给庶民,但不论是庶民还是贵族领主都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因为天下所有的田地都归王室所有,贵族和庶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当然了,为了调动领主和庶民们耕地的积极性,除了登记造册的井田外,像井田周边的荒田都属于可以转让或买卖的私田,属于领主和庶民所有,但通常情况下,领主依靠自己的权势,都会把封地内的所有荒田都变为己有,把荒田以出租的方式,分配给庶民使用,并每年上交一定的税粮。

也就是说,但凡是井田,一律都是公田,井田之外的土地都是私田,你怎么开垦朝廷都管不着,每年也不用给朝廷上交税收,不过,在领主们开垦私田之前,必须要把公田照料好,因为每年朝廷都会按照各个领主所属封地的井田大小,必须按时上交税收,或是贝币,或是粮食,像丝绸、茶叶、瓷器这种名贵物品也行,朝廷并不管你封地有没有天灾人祸,按时不能上交,朝廷必会问责。

“井田制,是我朝承袭前夏的制度,就是依靠井田制,才有了汤武盛世,在建国之初,太祖才能快速安定地方,努力的发展人口,促进经济的繁荣﹍﹍怎么,先生以为这种制度不妥吗?”帝辛反问道。

吴庸摇了摇头,道,“自井田制出现至今,已经有千年的时间,能够立千年而不倒,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不过,世子殿下可曾知道,本地的七大豪族,已经装备了少量的铁器,配备了耕牛,逐渐取代人力,开垦土地的事实?”

“先生说的便是“铁犁牛耕”吧?”帝辛笑了笑,道,“这东西我知道,的确很精巧,但先生想过没有,当下我朝的冶铁技术才是起步阶段,先天修士能够依靠自己的法力,锻造出坚固的铁器,但九州之内的先天修士有多少?莫非让他们天天冶炼钢铁,不用修炼,不用悟道了?怕是朝廷强令他们锻造铁器的时候,就是天下修士反叛朝廷之时了。这不可取,也无需担忧。”

﹡﹡﹡﹡﹡﹡﹡﹡﹡

早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术就已达到了相当水平,但是从商代中期到周末数百年间,人工冶铁术并未在高超的冶铜技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西周末偶见人工冶炼的铁器时,仍使用陨铁。

炼铜早于炼铁,这很符合冶金技术的发展规律。原因很简单,就像从树上摘苹果总是从低处摘起一样,由于在古代,炼铜较炼铁容易,最早诞生的当然是炼铜术。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炼铁技术已经全面发展,铁犁牛耕逐步推广到民间时,不仅使得武器装备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也促使了井田制的崩溃。

而井田制逐渐瓦解的物质因素,其实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夏朝曾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来。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井田制逐渐瓦解。

到了西周中期,为了额外榨取庶民的剩余劳动,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叫私田。因为公田是不允许用来交换的。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当显著,也纷纷出现争夺田邑、交换土地的记载。

贵族们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断增长,到周幽王时,连公田都企图据为己有。周王再象原先那样从贵族手里收公田,就引起贵族们强烈的不满,这也促使了周幽王亡国的下场。

翻开后世史书的记载,总是有惊人的相似:说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强烈不满﹍﹍

百姓?百姓懂什么?说句不好听的,古代百姓都是一群愚昧之民,他们怕是连当今的国主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十里的范围。况且西周实施的是分封制,天下都由大大小小的领主把控,领主麾下又有许多乡绅治理地方,朝廷的政令到了私人封地屁用都没有。

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