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伪装之王 > 第0208章 笔名李鸣

第0208章 笔名李鸣

冯晨为何如此关注里见甫的事情呢?

这是因为,冯晨自从加入组织,接触情报工作后,对在中国活动的日本人特别敏感,冯晨始终认为,做新闻的人同搞情报的人是永远密不可分的。

在冯晨看来,中日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多深入了解一些,这些多年来活跃于中国大江南北的日本记者们,对掌握日本的战略动向非常有用。

冯晨刚刚把茶水给尾崎秀实泡好,尾崎秀实上卫生间转了回来。

尾崎秀实端起茶杯子,坐到床上喝了两口,继续开始给冯晨讲着里见甫的事情。

奉天的关东军,给里见甫在关东军第4课里,设了个办公桌,让里见甫与另外三位同僚共同承担起了军中的宣传工作。

而此前,里见甫当记者时,完成的那份“中国社会世论形成方式”的研究报告,也获得了军部高层的首肯,由此他博得了日本军方的信任。

里见甫在关东军第4课里干得非常卖力!

在此期间,他不但结识了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众多出身于日本旧知识分子的军人。

此外他还结识了第4课课长松井太久郎、以及该课的少佐参谋臼田宽三、矢崎勘十、平田正判、池田纯久等人,4课上尉参谋横山、井八津次等人也时常光顾他的办公室。

里见甫一边工作,一边同这些军人们侃侃而谈,心情十分惬意。

当时,关东军第4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亲手创建满州国通讯社,也就是国通。

三十年代初,“一国一社制”正成为引领世界通讯界的潮流,为此,日本陆军省次长小矶国昭也提交了,改革日本通讯体制的议案。

可是,官方的联合通讯社和民办的电报通讯社却认为:统一之举为时尚早,切勿冒然行事;又因两社在组织结构及办社立场上意见相佐,故而致使日本国内两社统一受阻。

九一八事变后,日方决定首先统一满州国的通讯体制。

为此,日本联合通讯社的岩永裕吉建议,取满州国的“国”字为头、简称“国通”,这个建议,经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板垣征四郎裁决后,开始筹建“国通社”。

一开始,这个“国通”社的社长,是准备让高柳保太郎预备役中将担任的。

这位高柳保太郎是何许人?

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次臭名昭著的“西伯利亚出兵”时的日本派遣军参谋长,日本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生。

这时,同里见甫关系密切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想了想,认为:“干吗还要另外找人呢,里见甫不挺好吗”。

本庄繁知道,里见甫有个不像日本人的毛病,散漫,坐不住,隔一阵就得挪地方,他就把里见甫找来问道:“我让你负责国通社,你不会突然撂挑子走人吧?”

“司令官安排的事情,我怎么能撂挑子走人?”

这次里见甫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本庄繁就定下来让里见甫来干。

但是,里见甫当时只有36岁,按日本人的习惯,好像当社长太年轻了点,于是本庄繁就让社长位置空缺着,由里见甫担任“国通”的“主干事”,实际上行使的是社长的职权。

另外,时任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的白鸟敏夫,曾经就满洲国通社成立,与日本陆军省军务局中国班的班长铃木贞一中佐进行了磋商。

在情报部长白鸟敏夫的授意下,该部的须磨弥吉郎书记官,奉命赶赴奉天,就满洲国通社的设置、其他通讯社的合并等,同关东军协商。

其实,当年在北平时期,里见甫与须磨弥吉郎就是故友,所以在他们会面时,彼此毫无拘束,双方坦诚地亮出了观点,一拍即合。

其后,里见甫向关东军总部汇报了会谈结果,为了顺利合并其他通讯社,本庄繁司令官指示,由关东军第4课重新拟定统一草案。

拟定出的新的统一草案,贯彻的仍是日本军方的意志。

因为关东军第4课的任务,就是亲手创建并掌控‘国通’,所以只按军方的命令行事,根本不采纳外界的任何意见。

也就是说,一旦该方案获准后,全部交给关东军去实施。

然而,要真正实施统一这个方案,阻力非常大,关键问题是.这个方案要获得日本国内联合与电通两大通讯社的承认。

只要其中的一方不予以配合,此统一方案也就无法实施。

虽说仅在满州实行“一国一社制”,但日本国内的联合与电通两社是否赞成?尤其是电通能否理解?当时都存在着很大的悬念。

满州事变爆发后,日本国内各个新闻社,均将重点集中到了满州,联合与电通两大通讯社,也都为此逐步扩大了各自的机构及人员。

果不其然,里见甫制订的草案,提交上去后,便产生了由谁来加以归纳、整理及最终定稿的一系列问题。

当时的日本陆军省和外务省,忙于筹建满洲国,都无暇顾及此事。而关东军司令部的第4课更是处于人手不足的紧张状态。

突然有一天,主抓“一国一社制”工作的臼田少佐突然对里见甫说:“你也来参加这项工作吧!”

“臼田君,我一直是记者,让我参加这项工作不好吧。”里见甫推脱着。

“里见君,你虽然是记者,在我们看来,你同国内的两大通讯社之间素无瓜葛,很适合公正地抓这项工作。”臼田少佐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臼田君既然这样说,那我就勉为其难吧。”里见甫心里想,草案既己提交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在关东军的支持下,满洲“国通通讯社”的创立,竟顺利得意乎寻常,与此同时,里见甫也开始在新闻界中名声鹊起。

不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