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永历四年 > 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

第三十七章 暗度(三)

第二天一早,曹从龙便在东阳县文武的依依惜别下登上了前往义乌的渡船,沿着东阳江溯流而下。不过这随员之中却少了此前几乎寸步不离的金华县主簿吕文龙,据说是要去永康办些公务,只是这具体去干些什么却无从知晓。

小半个时辰后,远在衢州府龙游县的明军南北大营中的将士们也用过了早饭,正稍作着休息以便在击鼓出兵时能有个更好的状态。

出战的明军将士来自义乌、东阳这两个战兵营以及部分抽调的守备部队,几乎全部都参加过去年在金华府的连番大战,拥有一定的战场经验,所以显得比较平静。而这样的气氛也感染到了极少数的新兵,使得这些经过了精挑细选才得以进入战兵营的勇士们那份颇有些忐忑的心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静。

相比之下,那些征集来的民夫则显得慌张得紧,因为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他们往往是作为填壕的存在。刚刚闻听明军准备强渡灵溪,那么灵溪对面的清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倒霉的很可能还是他们这些夫子。

所幸金华与衢州一衣带水,这支浙江明军的赫赫威名他们在坊间也曾有所耳闻,比起清军口中的那个不留俘虏的骇人声名,他们还是比较相信本地商人们从金华带回来的那个军纪严明,于百姓秋毫不犯的说法,毕竟这也是数日以来亲眼所见的,总作不了假吧。

休息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在参谋的提醒下,陈文披上了一套罩甲,戴好头盔,挂上佩剑便宣布全军出发。而随着主帅的一声令下,大批的明军自营中鱼贯而出。

此刻已近五月,天气也日渐炎热了起来,参战的明军实在不方便穿着棉甲在这等天气下作战,只得穿着普通的军服。按着本营、本队的编制行进。而那些民夫们则穿着各自的衣衫,纷纷抬着准备好的竹筏、小舟紧随其后,向着灵溪走去。

灵溪“源远流长,堪通桴筏。南乡一源,竹木薪米,悉由此出,灌输利济,比地大江”。乃是明清“龙游商帮”对外地通商的主要航道之一。直到共和国之初,由于山区林木砍伐量过大,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水量锐减,才逐渐失去了航运的功能。而到了那时,“龙游商帮”承自明清的余晖也消失殆尽了。

此时此刻,随着明军的逼近,清军也下令自源头起所有船筏全部停到西岸。否则一律焚毁,以免资敌。这样的军事行为势必会影响到了贸易的进行。但是比起那些价值不匪的孝敬,守住衢州府对于陈锦而言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这坚壁清野的工作还是得以执行。

龙游镇外的明军大营距离灵溪不甚远,大军很快便抵达了那里。携带着造好的船筏,明军很快便完成了集结,随后便按照参谋制定好的先后顺序开始登上船筏。

随着明军大举出动,隔溪相望的清军也点燃了烽火,不仅全军开始集结出动,更是借此知会尚在龙游县城码头的清军水营前来协防。

而此刻。明军有条不紊的开始登船,对岸的清军倒也没有急于下到河滩,而是在列阵的同时将火炮、弓箭手安排妥当,以防止明军强行登陆。

陈文远远望去。对面主要还是衢州绿营的旗号,其中间杂了些金华镇标营的部队。似乎督标营很放心把这条灵溪交给他们和水营来守,其自身倒是更加专注于养精蓄锐一些。只是此刻还顾不上再多考虑些什么,见估算的时间差不多了,他便命令大军开始渡溪。而随着他的命令一级级的下达,早已准备妥当的明军纷纷撑起了船杆向对岸驶去。

第一批明军出自义乌营。他们的任务便是按照正常渡溪的顺序在第一时间抢占一块滩头阵地,为后续明军挤占更大的空间进行列阵,从而将清军压垮。而为了此次渡溪,陈文专门选择了几个全队尽皆会水的步兵队,只是成败与否却尚未可知。

灵溪这段河段已经处在了下游,其距离龙游县城并不甚远,河道也较为宽阔。自明军渡河以来,清军并没有急着开火,只是待明军越过灵溪的河中心后,清军那边立刻开始了炮击。

一眼望去,清军火炮的硝烟过后,灵溪上的明军船筏附近总会激起一道道水柱,甚至有些已经很近,将船筏上的明军浇了个落汤鸡一般。只不过,清军炮手的瞄准技术实在不太对得起他们使用的火炮,再加上明军船筏较小,大多小到了只能装下一个伍而已,以至于渡溪的明军中尚没有伤亡产生。

很快,明军的船队便驶进到了河道靠近西岸三分之一的距离,再向前航行一些,到了溪水不至没过膝盖的地方便可以下船结阵登岸。

可是就在此时,东岸位于明军渡河点以北数里却隐隐约约的传来了一阵阵示警的号角声,与此同时修建在那里的烽火台方向也冒出了一道浓重的黑烟。

“鞑子水营来了,快撤!”

就在带队军官高声呼喊的同时,东岸的明军主阵地也下达了鸣金撤兵的命令。而此刻,得到了命令的明军纷纷调头向回划行,试图迅速回到东岸。然而,明军的大队船筏在清军火炮激起的水柱的护送下未航行多远,清军水营的快船便出现在了视线之内,并且以着极快的速度向渡河点赶来。

灵溪的河面上,明军的船筏在奋力的返回东岸,而清军则自下游驶来,意在消灭掉明军的渡河部队。

虽说灵溪水道不甚宽广,清军水营中的那些稍大一点的船只并不方便在此作战,所以此来的都是些稍小的舰船。可是清军水营的那些所谓“稍小”的舰船比起明军的小舟、竹筏而言却同样是无法抗衡的庞然大物。而且最重要的还是,此番强渡本就是佯攻,根本就没有与清军水营交锋的必要存在。

“瞄准鞑子的船队,给老子狠狠打!”

得到了陈文的命令,炮手们在粗略的测量了距离后便在军官的命令下点燃了那些早已装填完毕的火炮的引信。

一时间,明军的阵地上如此前对岸清军那般硝烟四起,一颗颗炮弹自炮口喷射而出,划出了一道道抛物线。可是,这个程度的瞄准。别说是移动靶了,就是固定靶也未必能打得到。明军的炮弹在划过天际后也如同清军的炮弹那般在灵溪上激起了一道道水柱。

唯一不同的是,明军的炮手似乎更加精准一些,清军的水兵被浇成落汤鸡的数量要更多一些。仅此而已。

只可惜,河岸上的炮击丝毫没有阻碍到清军舰船的行驶速度,待明军的大队船筏开始纷纷驶过了河中心,以着更快的速度向东岸驶来的时候,清军的舰船也纷纷抵到了近前。而他们选择的进攻方式则是最为原始的撞击!

清军船只不大,但是比起明军的小舟、竹筏却还是要大上不少。在没有拍杆之类的水战兵器的情况下,清军最原始的撞击很快便受到了效果。

骑在马上,陈文远远看去,速度最快的那艘清军舰船瞄准了明军靠近下游的一个竹筏,直接便撞了过去。眼看着清军的舰船驶来,竹筏上的明军纷纷跳落水中,而那个竹筏则立刻便被清军的舰船压了一头,在撞击力、浮力和压力的三重作用下挣脱了藤条的束缚,瞬间分崩离析成了一根根个体存在的竹子。而此刻。船上的清军则使着竹枪之类的长兵去扎那些落水的明军……

在第一个竹筏被清军撞毁的瞬间,更多的清军舰船纷纷驶到了这段河道,以着同样的方式向明军的船筏发起了进攻。

“继续划,快点,别停!”

响应着陈文的焦急,明军的金鼓手鸣金的频率也陡然加快,可是声波的频率却无法提高明军船筏已到极限的速度。眼看着一艘艘船筏被清军撞毁,不断有明军的将士落水,甚至有的更是被清军捞上船去。

明军还在行驶的船筏上除了撑着竹筏的士卒外,火器队的士卒们纷纷使用弓箭和鸟铳发起了还击。而那些被清军抵近的船筏上的明军则同样使用着各自的兵器与居高临下的清军厮杀搏斗。

过了好一会儿,明军的船筏接连回到了东岸,而河面上的战斗也逐渐开始趋于平静。有幸回到东岸的明军船筏大多是靠近上游的,而那些率先直面清军的船筏却鲜有能够回来的。就连那些落水的士卒也陆陆续续的被清军捞上来,随后枭首以耀武扬威。

为了保证佯攻的效果,明军的布置在这些渡河部队中只有那个负伤回来的带队军官知道,其他士卒则毫不知情。这些人大多是在孝顺镇之战前便追随陈文的,其中更有比这更早的老兵存在。这些步兵本应在陆地上与清军厮杀,即便是战死也是在双方战术条件趋于平等的情况下。绝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