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妖狐行 >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元月十五日,唐国,敦煌城。

围困敦煌城四十多天的蛮族联军悄无声息地撤走了,城内的宵禁和军控也撤销了,压在这种边塞雄城头上的阴云终于彻底消散了。

昨日经全城士绅乡老联名请愿,城主府批准,一场庆祝唐国凯旋大捷的庆祝劳军活动将在今天隆重举行。

今天正是民间上元佳节的日子,虽然唐国官方已经不将这个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节日,但是在唐国民间这个节日依然得以保留。

上元节对百姓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民俗节日,赏灯拜月、舞龙演狮、吃元宵是上元节必不可少的常规节目。

今年的上元节,全城军民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官身白身全部参与到这场庆祝活动中来,很多人在元月十三日晚上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按照西北边陲的习俗,每家每户不管家境如何,在上元节当天均需在门口悬挂一盏彩灯,预示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祈祷今年可以风调雨顺。

普通人家会拿出平时收集的竹篾、铜丝、碎彩纸、碎布头,打好浆糊、备好针线细绳,亲手制作家中的彩灯,全家人都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展开最大的想象力、发挥全部的手艺,尽量把自己家的彩灯做得好看,做得新颖不凡。

富贵人家则由专门制作彩灯的匠人来制作彩灯,而且不可能只有一盏,他们需要比别人家更多的彩灯,才能显示出自己家的富贵程度,所以富贵人家的彩灯不只是用来祈愿,它们还承担了展示实力、彰显家风的效果,这种的攀比心理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观灯的人大饱眼福。

还有一些穷苦人家也不用担心,官府每年都会免费发放一批制式彩灯,虽然这些彩灯样式简单、色彩单调,但是作为穷苦人家上元节祈愿用,还是绰绰有余,只要家里的男人勤快些,上元节当天早点去官府领取即可。

如果穷苦又懒惰的家庭也不用绝望,城里一些有实力的店铺、商会在上元节当天会派伙计拉着彩灯车在城内转悠,发现有哪家百姓门前没有悬挂彩灯,会主动上门赠送彩灯。

不过这些彩灯上肯定有这些店铺和商会的醒目标识,这些贫苦又懒惰的家庭一般也不讲究,有人上门送彩灯,那就挂起来,给自己家增加点人气就行,所以双方各取所需、一团和气。

上午巳时,敦煌城的长史、司马和录事参军已经带着府衙差役在内城、外城的各坊市巡查了一圈,看到比往年还要热闹的节日景象,看到比往年多出数倍的彩灯规模,均感到非常满意,所以三人都从各处赶回城主府来汇报。

城主府昨日已经布置完毕,近两丈高的门楼上两盏硕大的宫灯,是按朝廷州府官建制制作,显示出一州之尊的威严,又因为李成良的宗室身份,这两盏宫灯特别加了几道黄色绢帛花纹装饰的边沿,更加显示这两盏宫灯的尊贵。

城主府其他各处也是张灯结彩,但大多数彩灯都是比较方正、大气的彩灯,没有富贵人家彩灯那种豪奢感,更显出府衙重地的庄严大气。

城主李成良近日精神不错,病情也恢复了不少,这次敦煌城军民上下同心,以寡敌众、成功抵挡住蛮族联军的进攻,保证了西北局势的稳定,为唐国、宋国与蒙元、西域、东北诸国间的谈判争取了主动,可谓是大功一件。

朝廷方面这次褒奖来得非常干脆,一举减免了敦煌城百姓三年的赋税,对死难军民给予丰厚的抚恤金,对敦煌城外被毁的村镇重修给予大笔拨款,鼓励军民以敦煌城为中心,向北和向西方向上拓荒前进。

敦煌城官府昨日申时才接到朝廷的嘉奖令,第一时间派出府衙所有的皂吏、公差和城中税丁、城门守卫上街宣讲,嘉奖令的内容令敦煌百姓士气大振、欢呼雀跃不已,所以就有了今日的庆典活动。

边军、百姓是为了减税、抚恤金和拓荒款而欢腾无比,而城中的中高级文官则对这道嘉奖令背后隐藏的含义而惴惴不安。

他们无法得知朝廷为何会在此时推出鼓励唐国百姓西进北上的策略,这和唐国多年来被动御敌的政策背道而驰,难道是当今唐皇又有了开疆扩土的想法?

现在天下承平已久,无论哪国想开疆扩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非同文同种之间的种族之战,惨烈程度更是令人嗟叹。

自古开疆扩土都是需要百姓用血肉去填坑,一寸山河一寸血,不知道未来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敦煌这座西北边城会流多少血?更不知道蒙元和西域、西蕃诸国要灭多少族、死多少人!

李成良猜不透朝里那些高官们的想法,更无法改变朝廷的决定,只能认真执行朝廷的策略方针。

随着嘉奖令一起传送过来还有一封门下省的公函,朝中的大员驳回了李成良今年致仕的申请,以西北局势变化莫测为由,劝他为国再坚持一年,令李成良心情十分沮丧。

唯一让他感觉欣慰的是,朝廷在嘉奖范云超时,除了赐爵和赏赐大量的金银外,还在他守备将军的头衔前加了个“副城主”的头衔,看来朝廷也在考虑敦煌城更换城主的事宜,只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所以希望李成良再坚持过渡一下,给朝廷一些缓冲的时间。

今晨,李成良城主早早来到书房中,将朝廷的嘉奖令和公函取了出来,再次认真阅读起来。

为官之道,要会揣摩上面的意图,看似寻常的嘉奖令和公函里可能还蕴含着更多背后含义,李成良必须解读出来,待全部搞明白,他还需写一封感谢函和一封公函回复。

感谢函是代表敦煌全城军民感谢朝廷的厚德和仁爱,表达敦煌军民对君父的孺慕之情和坚守边城开疆扩土的决心。

公函回复则是告诉门下省,虽然自己现在重病在身、老迈不堪,但如果朝廷坚持要自己留任,那自己就是拼死也要再坚持一年,但是也最多坚持一年,否则到时候只能在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希望朝廷早日安排合适人员来接替自己的城主之位。

李成良思考良久,两封信的腹稿基本拟好,才让书童取来公函用纸,备笔磨墨,准备抓紧时间将朝廷这两封函件回复了。

这时,门子来报,长史、司马和录事参军一同求见,李成良只得让书童停下笔墨伺候,快去备茶,同时让门子快去迎接。

李成良披上一件皮氅,从温暖的书房里走到了前面的堂屋里,在这里接见下官才合乎朝廷的礼数。

很快,长史、司马和录事参军三人就来到了后堂,他们先一同向城主大人问安,李城主让他们坐下说话。

李成良看看自己这三位得力手下,官服整齐、额前见汗,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温言道:“你们三人为何一大早就跑得一身臭汗,今日是上元节应该没有太多公务。”

长史急忙抱拳:“回禀大人,我们三人不放心城中局势,去往城中各地巡查了一番,正要向您汇报呢。”

李成良急忙问:“城中是否一切安好?百姓的情绪如何?城中物资供应是否顺畅?劳军活动准备的怎么样?”

长史笑着说:“大人,您别着急,等我们三个一一给你汇报。我负责巡查内城,司马负责城北城东、参军负责城西城南。

内城的商贾富户都有各自的消息来源,各种消息都是最早一批知道,他们家中物资储备充足,大部分人已经从惶恐中恢复了过来,他们今年准备的彩灯和劳军物资都是往年的数倍。

看来这些商贾富户确实贪婪又狡猾,竟然能从朝廷的嘉奖令里嗅出了一些味道,希望好好表现一下,争取在朝廷的支援政策中分一杯羹,获得一些实利。”

李成连叹了一口气说:“边地贫瘠,地产不足养民,还真的只能靠这些商贾富户才能让这座边城繁华起来,你不可过度鄙夷他们,有些感官放在心里就行了,经常表露在脸上,对你将来仕途不利。”

长史急忙起身说:“多谢大人指点,下官孟浪了,以后会注意。”

接下来司马开始汇报:“禀报大人,外城略显萧条,城东情况尚可,但是城北方向不好,本次守城战城北压力最大,士卒死伤较多,战时百姓支援劳役最多,后来又因为冰污水蛭的原因,部分城北区域又被隔离长达半月之久,导致城北军民均有一定疲态。

不过城北军民的士气高昂,人人都认为是因为城北军民努力作战,击退了蒙元军队,才最终迫使蛮族联军后撤。”

李成良接口道:“城北军民在此次守卫战中,确实做出巨大的牺牲,你们要多加安抚,等抚恤金和拓荒款下来后,对城北要有所倾斜,城北物资供应情况如何?”

司马说:“城北商贾因为担心冰污水蛭后续可能还会带来影响,开业的店铺较少,其他城区的商贩也不愿意去城北做生意,造成城北物资匮乏。

我回来前已经安排人向城北调配物资了,并责令城北店铺三日内必须开业,否则就吊销执业资格,随后几天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李成良说:“嗯,手段有力、处理及时,不过也不要一味用强,逼迫百姓接受,需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关于冰污水蛭还是要加强宣讲和解说,避免因误解而引发大面积恐慌,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司马急忙起身说:“大人教训的是,属下谨记,一会儿就将冰污水蛭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颁发告示,并安排学监里的学生们去各坊市宣讲。”

李成良点头说:“嗯,这样安排妥当,那城西和城南情况如何?”

录事参军说:“回禀大人,城西城南的情况略好于城北,此次城西的蛮族联军并未全力进攻城池,所以城西伤亡不大。百姓情绪稳定,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劳军活动。”

李成良说:“嗯,今天的上元灯会只是个引子,劳军活动才是重点,要突出百姓自发劳军的主题,我们不要参与太多,我希望这次劳军活动能让敦煌城的军民融合更进一步,只有军民一心,将来才能应对更大的危机。”

……

元月十六日清晨,桥山下,沮水旁。

涂山紫衣今天没有穿她喜爱穿的紫衣,而是换了一身很普通的蓝色衣裙,头上戴着一顶幂蓠,垂下的轻纱将她的绝世姿容和修长颈项遮挡住。

她背后背了一个小小的包袱,是为了进入人族疆域时掩饰身份所用,贵重的物品其实都放在自己的储物手镯里。

她专门从库房里找了一把两尺四寸的短剑握在手中,假意做来防身,不过这柄短剑更像是一件装饰物,而不是用来防身的。

因为涂山紫衣下山的消息被刻意封锁了,所以早晨只有阿离和涂山冲两人来送她,涂山冲还需负责开启轩辕坟的防护阵法。

一路无言,三人过了沮水桥,阿离和涂山冲停了下来,涂山冲说:“紫衣阿姨,一轮顺风,盼望你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