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天体战舰上的超凡文明 > 第十九章 超级人口

第十九章 超级人口

此时的徐阳还在徐家庄埋头种田。现在徐阳最关注的工作就是庄子里的卫生和建设。清理垃圾、填埋庄子里和附近的积水坑、建设公共厕所,这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最容易见效的,自然要放到第一位。除了没有行动能力的病人、小孩和老人,所有人都被催促着行动起来;干不了重活,清扫垃圾总能做到吧,上山拾柴火总没问题吧。

青壮男子被指派去开采石灰石、打砖坯、建石灰窑;家丁们除了安排进行警戒任务的也全部参与进去。为了配合这些工作,徐阳把所有的工具和车马都分配下去。

安排别人干活总不能光指望用鞭子抽棍子打,徐阳让徐老七拿出足够的粮食来,只要是干活的,统统一天三顿饭全包!为了自己的小命和过得更舒服点,徐阳宁可大方点。尽管徐老七心疼的嘴角直抽抽,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老老实实的执行了。去年因为徐家老爷子去世,原来由老爷子直接负责的卖粮工作就没做,所有粮食全在囤里堆积着,重新清理了一下居然还有2000多石,已经有不少在发霉了;反正不久秋粮就下来了,留着干什么?

对现有住宅区的卫生改造只是应急;徐阳的打算是干脆搬迁重建。徐家庄现有的地理位置过于低洼潮湿,导致庄子里每家每户都是潮乎乎的,不如干脆搬迁到往东几里地缓坡的位置。几天来徐阳在村东的山坡附近观察和粗略的测量,认为一块朝南的山坡地块很合适;附近的土地虽然有一定坡度,但只要规划合理,可以用最小的劳动量全部平整出来,开发出至少20万亩的农田;附近有一条发源自羊山的溪流流过,流量不算大,但供应村庄用水和附近大片土地的灌溉用水足够了;以后条件合适,徐阳还打算干脆以这条溪流为基础,建设一个小型的水库,蓄满了水哪怕干旱一年都不用去泰湖取水。

徐阳还客串了一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没办法,全村他就没找出两把长度基本一致的尺子来!作为一个患有数字精确强迫症的理工狗,徐阳表示忍无可忍;没有一把过得去的尺子,徐阳感觉连吹牛逼都没有标准!

徐阳不打算瞎糊弄搞出个什么“徐尺”,他一心打算尽可能精确地复制出米尺来。米尺本身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作为理工狗,知道很多公式就是建立在公制单位的基础上,比如重力加速度、功率等;如果随便改变基本长度单位,那么这些公式统统要重新换算,太不方便了。

绞尽脑汁,也没找到什么能和现代社会的标准米尺长度对应的东西来。要知道徐阳和茉儿穿越到这个时空,连身高都变了!一连几天束手无策;直到有一天转悠到了后宅,看到了钱箱,才眼前一亮,有了!

大泉五十!徐阳有一段时间对古币感兴趣,经常在网上找这些资料,因此记得王莽发行的货币有一种“大泉五十”,官铸的大泉五十钱径就是28毫米!这不就对应起来了?这个普朝虽然莫名其妙,但前朝也是西汉东汉,也有王莽,那么大泉五十想必也是一样的?大泉五十在后世极为稀少,但在这个时代应该不少!

找来徐老七这个本时空的专家,一问,果然也有大泉五十!让他找出家里所有官铸的大泉五十,居然有48枚之多!这下解决问题了!

拿出做小学算术题的精神来加加减减,鼓捣出了一根米尺;划分刻度,找个石匠来,用花岗岩严格按照这个米尺的长度精心打磨出一根长1米、宽高都是十公分的石尺,以后这就是“徐氏标准米原尺”了!

有了长度标准,容积和重量标准也就出来了:摄氏0度下1升水体积就是一公斤。鉴于这根尺子、徐阳精心打造的石质天平和容器误差都不会小,也就不去等待江南结冰的那天了,反正不管怎样,就此弄出个重量的基准单位。让木匠用上好木材精心打造一个木盒子,又打造出一个厚重的木桌,把石质的基准尺和基准公斤原始样本放进去,跟宝贝一样安放在最稳妥的屋子里。以此为标准复制出大量的米尺和砝码、秤砣,徐家的营造有了尺度标准了!

有了量具,机械狗小试牛刀,设计出一组滑轮起重设备;简单得毫无技术难度,但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沉重的木材、石材用滑轮组起重机搬运,不知道省了多少时间和力气。现代社会小学初中水平的知识,却让庄户们大开眼界;谁还敢说徐大爷没跟神仙上过学?

徐阳再接再厉,设计制造了一种人力驱动的木工锯床;很遗憾,这个只能算少部分成功,传动机构倒是没问题,硬木齿轮不结实但也算“能用”,小的不行咱把尺寸搞大一点么;但只能解离小尺寸的工料,因为造不出合格的大直径锯盘;材料不过关,加工技术也不过关!不过有一点好一点,即便如此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来还想弄石材锯床的,一看还是再说吧!

事实证明,农村工作要做好,组织工作是第一位的。要是不组织这些庄户们干活儿,他们在农闲时间里大部分时间也就躺着发懒,没事儿睡老婆打孩子侃大山了;现在有徐家恶霸软硬兼施,哪怕人数不算多,各项工作也进展飞快。

徐家庄的自然条件其实相当优越:泰湖有丰富的水产品;东边的羊山上面有不少的野生茶树和野果树;羊山里面有丰富的可以用来烧制瓷器的高岭土矿,在后世也是国家级的高岭土矿;菇苏自古以来就是织造之乡,有养蚕纺丝的传统。这些徐家庄统统没做,唯一一个搞得不上不下的就是用湖边滩涂的蒲草编制草鞋、草席什么的,送到县城去卖,也赚不到几个钱,大家干的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徐阳估计原因很多:徐家不是本地人,作为外来者不懂得养蚕纺丝这个没什么说的;其他的没做,估计就是徐家以前没这个意识,加上当前社会商品化严重不足,生产了也卖不出去,并且一直受到官府、土匪水匪和瘟疫的威胁,无心去做这些事。徐老七说,外面养蚕的倒是很多,那日子过得还不如徐家庄呢。“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说得再形象不过。

当前影响工作进度的因素,首推就是铁制工具的严重不足。一个半石器时代的社会能干什么?所以尽管对外面可能存在的瘟疫心怀恐惧,徐阳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打算去县城看看,采买一些铁器铁料,实在不行的话去买铁矿石回来自己冶炼也可以啊!尽管不是学钢铁和冶金的,堂堂机电专业的工科狗还能被这点事难住?建个简化版高消耗重污染的小高炉、反射炉,有多大难度?

徐阳对当前的铁制品市场也大概有了一个了解:最高端的无疑就是兵器,尤其是宝刀宝剑,比如自己的宝剑,绝对是有经验的工匠用大量时间精力精心打造的;其次,就是普通的兵器、铠甲,也必须是锻造的;最后,就是包括农具在内的各种工具和生活器物,基本都是生铁铸造的,一句话,粗制滥造。

用惯了现代社会生产的工具,使用现有的这些工具不仅不习惯,还很容易损坏:同样是铁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