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1991从芯开始 > 第1021章 稳得一批的产业链

第1021章 稳得一批的产业链

五月十八号。

当企业度过初创和扩张期后,一切都会变得规范而稳定起来。

在刻意低调的处理下,陈静的退休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远芯只是在大礼堂召开了一场中层以上的管理会,然后在会上,陈静先是回顾了自己加入远芯以来的经历,细数了远芯的发展,为自己, 也算是为远芯这十九年来做了一次总结。当然,她也没忘记表示自己虽然退休,但依旧会持续关注远芯,并期待远芯在未来创造更伟大的成就。

在绵绵不断的掌声中,首任轮值董事长田耀明上台,田耀明再次总结了陈静的工作经历, 并高度赞扬了陈静在远芯所做出的成就……

总之,就是一套官话。

但就算再明白是面子功夫,下面的管理层也潸然动情。

而陈静的离开, 意味着远芯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三个月后。

“山总,田总让我把文件给你过目。”

苏远山办公室内,孩子刚刚断奶的文晓倩把文件夹放到苏远山的右手边,随后她对着韩依依摆了摆手,走到文件柜前,从右侧取出茶叶罐,然后给自己沏了一杯。

韩依依在一旁抿嘴微笑:“晓倩姐果然轻车熟路。”

“嗨,这罐子上的暗记还是我做的呢——你什么时候改了给我说一声哈。”

“一定。”

这边两人在聊天,那边苏远山也抬起了头来,他拿过文件夹,翻开看了一眼后眉头微皱:“给我过目干什么?权限在田总那边的啊。”

文晓倩放下茶杯,走到苏远山身旁,她也很无奈:“就是田总非说让你看看……”

“……唉。”苏远山放下文件, 伸手揉了揉眉心。

——远芯是個技术驱动型企业, 田耀明更是一直掌管技术, 猛地让他当轮值董事长, 即便有文晓倩负责的董办协助, 他依旧有些不适应。

终究还是因为……陈静在过去十几年,就跟个家长似的,把远芯这十几万人照顾得太好了。

“我不看。”苏远山呼了口气,合上文件递给文晓倩:“现在你们办公室就是协助轮值董事长的,甚至说句不好听的,今后你们就是铁打的办公室,流水的董事长。老田有什么拿不准的,或者不理解不明白的,那就是你的任务。”

文晓倩的表情立刻就愁了起来。

但苏远山却不管那么多,直接挥手道:“去吧,就这么给他说。”

“哦……”文晓倩咬了咬唇,终究还是下意识就应了下来。

毕竟这十几年来,服从苏远山的吩咐,已经成了她本能的意识。

“对了,是不是要准备20周年庆了?”苏远山一边说着,一边望向日历。

不知不觉中,2010年已经过去大半,甚至连暑假也马上就要结束。

明年的三月二十一日,便是远芯注册成立十周年的生日。

过去的十九年, 远芯从来没有对这个日子有过什么特别的安排, 包括十周年都是如此——因为在苏远山看来, 一个成立才十周年的企业,完全没有什么值得好庆祝的。更何况2001年的时候,正是远芯积极应对互联网泡沫,同时扩大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时刻,一切以低调为主。

但明年则不一样了。

二十年过去,非但远芯已经完成了各个领域的扩张,同时也进入了“沉淀期”——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开始逐渐进入“老化”“僵硬”的时期了。

——远芯的创始人中,就算是苏远山,今年也已经三十六岁,其他人更是直奔五张而去。

因此,在接下来,如何让远芯继续保持活力和创新,如何让新进的员工继承远芯的精神和荣誉,便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环。

而20周年庆,从某种意义上,它既是总结,也是传承。

因此它尤为重要——陈静已经答应,要作为嘉宾回来参加。

“嗯,目前品牌运营部门和我们几个办公室简单地碰了个头,只有初步的概念。”

“哦?说来听听。”

“嗯……大概就是,以晚会的形式举行,地点可能会放在体育中心。”说到这里,韩依依皱起眉头:“但体育中心球场坐不下那么多人……”

苏远山惊讶道:“你们不会是想把所有人都拉到一起吧?”

“但我们光是省城总部就有六万员工啊……”韩依依愁着眉:“而且晚上进行,绝大多数人都下班了的,肯定都要参加。”

“……”苏远山一阵无语:“先不忙考虑这个,说说看节目和流程的安排。”

“节目的话,无非就是唱歌跳舞……只是把以往年会搬到体育场。至于流程也大差不差吧,到时候您肯定要讲话致辞的。”

苏远山:“……嘉宾呢?”

“我们有想过邀请部分领导来参加……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觉得一旦邀请起来就是个麻烦事……至于友商,看情况而定。”

苏远山沉吟了几秒后微微点头:“嗯,这个确实。就不邀请领导,我们自己搞就行了。”

“好。”文晓倩点头,接着道:“还有就是其他活动,譬如产品促销活动,譬如邀请参观活动,譬如出纪录片这些……基本上就算是品牌推广了。毕竟搞一次不容易,预算不少,总得考虑一下增值嘛。”

“呵呵,这个可以有。”苏远山笑了起来:“这样吧,你们商量一下,到时候拿到季度会上讨论。”

目送文晓倩离开办公室,苏远山闭上眼睛养了会神,随后便切换出写了一半的文件。

文件的标题是《工业产业链的全国性布局》

快速过了一遍已经写了的内容后,苏远山双手放到键盘上,但却没有继续打字。他思考了一会后拿起电话,给段勇平拨了过去。

随后,他站起身来,走向段勇平的办公室。

……

“国内的工业产值虽然一直在增长,但现在明显可以感觉到,西方的投资方向有朝着东南亚继续转移的倾向。”

段勇平办公室内,他和苏远山坐在茶几上,应苏远山的邀,聊着国内企业的现状。

“嗯,随着国内GPD不断提高……”苏远山接过段勇平的话,顿了顿,一摊手:“好吧,其实就是国家持续放水。”

段勇平哈哈一笑:“工资也水涨船高。”

“对,工人,特别是加工厂的工人待遇也在提高,而且国家也开始强制执行五险一金制度……坦白说,对于最下游的组装环节而言,国内的用工成本已经比不上周边那些国家了。”

“所以你担心产业链在资本的驱动下向东南亚这些低用工成本地区转移?”段勇平望向苏远山,他瞬间便洞悉了苏远山的想法。

苏远山皱起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当然不担心整个产业链转移——从90年代算起,哪怕从90年代末期起,到现在虽然才十几年,但已经形成了完全规模的产业链——虽然是加工型居多。”

“首先,它是建立在十几亿人口精挑细选下形成的,我们拥有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工业规模和产业集群。”

“其二,我们国家的产业链,或者说信息时代的产业链,是我们在进入到信息时代之后培养起来的——譬如智能手机产业链,便是我们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谁的工厂或者技术的转移而来。智能手机产业,在我们国家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生态圈。其他国家,永远不可能抢走。”

“其三,我们的产业链背后有十四亿人口的市场进行兜底。而不是单一的出口型加工——周边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既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又能提供广袤市场的?没有。”

“所以,要完整地把国家整个产业链搬走,除非整个东南亚乃至南亚凝成一股绳的来抢……否则根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