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折翼追日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荷露角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荷露角

笔会回来,伊玄瑞带回许多令人振奋的消息,沿途的风景照,与会的纪念照,都让沈可心大开了眼界。

她听着他讲,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风异俗,体验着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实,又是现实回归到书本的那种感悟和喜悦。

最兴奋的是,伊玄瑞讲到了他们的最后一站,神秘,令人向往的西双版纳。

他讲到了傣族的习俗,傣族村寨的庙宇、和尚,吊脚楼和泼水,因为错过了泼水节,只是由当地人象征性地组织了泼水活动,感受了泼水的那份情怀和欢乐。

当然也讲到了西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当地知青的情况。

发正,伊玄瑞讲到的一切,沈可心想起了杨绛先生所说的话: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不了解人生读不懂书,用生活所感去读懂书,用生活所得去生活。

书来自作家的思想,读来自写,那么作者的写首先要感悟与生活,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就写不出好的书。

于是,两人就开始讨论,不分胜负,从讨论又回归到沈可心原先想写的东西上来。

当然是护士长的故事,姑妈的伟大,还有她从小看了《红楼梦》立着要写的沈家大院。

说起要写沈家大院,又被伊玄瑞拉进伊家大院,说要联合写就,一个《梦》。

然后歪曲着,就写沈可心和伊玄瑞的梦。

绕来绕去,回归正传。

伊玄瑞在发兴写沿途见闻趣事的同时,趁热打铁,着手与可儿合作,用沈可心的所感所闻,再现护士长这一代军人的芳华。

沈可心说,她永远记住老李护士说的话:“她在申请书上写着:这一带是我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人民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现在,我要用我的热血,去为他们除去病魔。”

“一个有着身孕的年轻护士,不顾自身安危,演绎着一场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

又有多少的军人,保家卫国,牺牲个人,挺身负重,才有普通百姓幸福美好的生活。”

说到这,她热血沸腾,天马驰骋,一切要写的东西都成了她脑海里的电影。

部队的生活,部队的文化,沈可心不陌生;来自于军人的情怀,她也感同身受,非常了解;加上伊玄瑞的建议,如锦上添花,囊中取物,手到擒来。

这回倒是沈可心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大纲细纲,及故事的框架,当然也是在伊玄瑞建议下完成。

因沈可心要上夜大,没多少空余时间,就由她口述,或是灵感来时执笔。

最后由伊玄瑞润色,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加点在艰苦岁月里革命军人的小浪漫,讲述着护士长和同志们的的故事。

不久这部中片小说,在第二年的春天,在临江省报连载刊登。

书名是《一代芳华》,作者沈可心和伊玄瑞,甚至都没什么改动,总编拍板直接录用刊登了。

小两口小有成就,当然也是牺牲了许多闲暇时间得来的。甚至春节都没回福建,只去了沈家村就急急赶回。不去福建老家,也是因为怕太安嬷惦记宝宝,只说了孩子上感,怕路上感染,不回。

当然这些写回去的信,阿姆都知道怎么回事,只为哄过老祖宗安心。

过了年,阿婆家又迎来了一个小震惊,复员的王丹,申请出国,又接到了澳洲大使馆的签证。

这样,阿婆家的小外孙两口子都要离开祖国,远涉重洋,求学看世界。就像沈可心离家从农村到了城市。

至于他们以后回不回国,混得好不好,都是未知数。

唯有逆境中求生存,顺境中快马加鞭求发展。

当然,又惹的明明阿姨眼泪鼻涕的,然后感慨声声,担心着小两口一出去,估计着会在外面定居了。甚至还想到,会不会生出的宝宝也成了澳洲籍的了。

反正是,担心、希望、祝福。

只是眼泪还没干,明明阿姨,又开始不停地织着手里的毛衣,给快半岁的孙子。

然后齐教授就会一边安慰,一边感叹,说他当年,生不逢时,抗战抗战,没能出国深造,遗憾遗憾。

然后又惹的阿姨一顿叨叨,你学的是汉语文学,国外有中文吗?!

看着阿姨赢了,齐教授又不服气,没留过学,旅游总行吧!存钱退休出国。

于是,齐教授开始他的存钱计划,那就是用他手中的笔,写书赚稿费。

只有阿公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牵挂太多,由着去,年轻人会折腾,才有出息。

然后,女婿就会赞同,阿公说得对,思想先进,开明,又会说明明阿姨学着点父亲。

只有阿婆,始终不表态,谁说都有理。

倒不是阿婆是墙头草,而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然后,会很好玩的在沈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