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魔临 > 第六十二章 封印,开!

第六十二章 封印,开!

“官家,这儿的针脚还得再改改。”

“不必了,我觉得挺好。”

“官家,您得称朕,可得改过来。”

“呵呵,我是怕需要的时候改不回去。”

赵元年一边脱下身上的龙袍一边道:“赵公公,还是不麻烦了吧?”

赵成闻言,马上跪伏下来:

“请官家给奴才赐名。”

赵成,楚国人;

当年郑凡入楚抢公主时,赵成被裹挟其中,之后更是挥刀自宫,上了这条船;

很长时间以来,他是熊丽箐在王府里的真正心腹,后来又有一段时间在太子住进王府时,他取代了小张公公成为太子的贴身伴当。

只不过,太子姬传业归京时,原本可以被一同带回去的赵成,选择了拒绝,继续留在了王府。

眼下,

福王赵元年在江南静海称帝,

亦可叫“撑帝”,

赵成就被安排在了赵元年身边。

这些年,福王府虽然在奉新城,但王府内,有奴仆有下人却是没宦官的。

原本按规制,福王府是能够拥有使用宦官的配额资格的,比如无论是京城的晋王府还是颖都的成亲王府,都是有太监存在,而且他们的俸禄也是走的公中。

但因为摄政王府里没用太监,

所以,

同在一座城内的福王府,怎敢在用度上跑摄政王府头上去?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王爷这次入乾,如果说带上他赵元年是个凑巧的话,那么,连王府里仅有的一名“阉人”也带上了,这就真的无法再用“凑巧”和“无心插柳”来解释了。

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就在王爷的计划之中。

“赐名?”赵元年愣了一下。

“在官家面前,奴才怎配姓赵?”

乾国不是没有非皇族姓赵的人,而且还很多;

一是因为姬、熊、虞三姓,在三侯开边前,本就是大夏大氏族,而经过三侯开边后,三侯建国,故而在燕晋楚,皇族姓氏的区别度还是很高的,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姓之人,都能自称一下“天家血脉”,只不过有些可能早就泯然众人了。

就比如当年的剑圣和其弟弟,幼年时兄弟俩日子过得可谓无比艰难,但他们依旧是国姓。

二则大乾一脉立国本就比较晚,虽然自己编造了历史,弄出个什么“四侯开边”,年代还是不够,就算再怎么为天家讳,也不可能让人家本就姓赵的人给改姓了。

但不管怎样,

身为一个太监,

敢在官家面前顶个“赵姓”,确实很不妥。

然而,

赵元年又怎敢给赵成改姓?

他这个官家到底是怎么来的,他可是无比清楚,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作用是什么;

再者,赵成虽是一个阉人,但他进王府可比自己更早。

“赵公公,朕是个什么情况,你也清楚,咱们,都是王府的人,就不要再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去计较了。

你我二人,自当好好做事,为王爷大计添砖加瓦。”

“奴才明白,奴才明白。”

赵成将赵元年身上的龙袍叠起,送向了一侧屏风后的一个女子面前;

女子面容姣好,尤其善得一手好女红功夫,她是赵成的妹妹,被熊丽箐赐名赵莘娘。

“这儿,再改改,得快,开国大典就要开始了。”赵成说道。

“妹子晓得,哥哥放心。”

莘娘接过龙袍,开始修整。

随即,

赵成先行走开,给赵元年端来了茶水。

赵元年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茶,笑呵呵道:

“有些紧张。”

赵成微微一笑,道:“官家会慢慢习惯的。”

“赵公公,朕问你,朕这个官家,你说到底能当多久?”

“自然是长长久久,千秋万代。”赵成马上回答道。

“哎,咱们是自己人,又有什么不能直说的呢?我说赵公公啊,能不能不要这般端着,弄得我心里头不得劲。

说句直白点的,我这条命,都是靠我娘亲和王爷的关系保下来的,我这个位置,也是因娘亲一手带大了世子赚来的情分换来的。

我哪里有那个心思真的去称孤道寡,你再这般给我戴高帽子,就真不怕我飘了,然后……”

赵元年下颚向下耷了一下,意思是,你懂的。

赵成则道:“官家的意思,奴才自然是明白的,但官家想过没有,这张龙椅,自古以来,坐上去可能是一步登天,退下来……”

赵元年接话道:“坐上去,先迈腿;走下来,先掉头。”

“官家觉得自己会对王爷不忠么?”

“那怎么可能。”赵元年马上否认,“我这辈子,算是被王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收拾服帖了,另外,再看看世子殿下……

谢家那位千里驹那日说的话,你听说了么?

这是甚意思?

这是承认了啊。”

国本,继承人,接班人,它们的作用,就在于此,可以极大程度地维系一个集团的长久稳定。

赵成道:“既然官家您不会对王爷有二心,王爷又为何会让官家您脑袋先落下呢?”

“这是自然。”

赵元年掷地有声;

他……可是被世子殿下喊过义兄的人!

虽然他母妃和王爷的关系,世人皆知;

但赵元年在外头,可不敢称王爷为自己的“父亲”或者“义父”,自然更不敢自己主动在世子面前自称“为兄”;

不过,世子喊他“义兄”,滋味儿,简直酥麻到了骨子里,让整个人飘到了云端,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有些飘飘然。

“那从这龙椅上退下来时,官家您要么就和楚国皇帝那样,成为国主……亦或者,像成亲王府那般,有自己的藩地,退一万步说说,至少也能和晋王府那般,得到一个世袭罔替吧。

而且,不是福王的世袭罔替,是……乾王。”

福王与乾王,看似一样,实则大不一样,以乾王身份世袭罔替,可以嫁接整个乾国传承,此中区别,好比宗室侯爷与军功侯爷。

“还是你看得真切。”赵元年赞叹道。

“其实官家您心里跟明镜一样。”赵成笑呵呵地道。

赵元年侧过身子,看向屏风后头正在修改龙袍的莘娘。

“结个亲家吧。”赵元年说道。

“莘娘得王妃指婚。”赵成提醒道。

“我去求。”赵元年说道。

“这……”赵成心里其实不是很愿意。

他疼惜这个妹子疼惜得紧,自然想找户好人家,这里的好人家不是指的大富大贵,最起码,自家妹子得当大妇吧?

赵元年回过味儿来,笑骂道:

“你想哪儿去了,我给我家小子求,让我母妃去说和。”

“那奴才,就谢官家隆恩了。”

时下人,生育普遍比较早,寻常公子哥身边不乏女侍的,套用后世标准,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当爹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所以,福王妃的年纪虽然比郑凡大不了多少,但她早就当奶奶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郑凡当年因为客观原因,子嗣上一度很艰难,本就比较晚。

如今,赵元年是“官家”,自己的妹子嫁给赵元年的儿子,那就是太子妃……

赵成觉得,这是极好的归宿。

其实,无论是他还是赵元年,都是很有野心的主儿,但在王府之下,他们的野心就显得很纯澈;

有些时候,有限度的野心,反而可以保证主观能动性。

“官家,哥,改好了。”

赵成马上过来,将龙袍取回,再伺候赵元年换上。

这套龙袍本就是赵元年携带的乾制藩王袍改的,细看的话,仍然有很多地方不伦不类,但远观的话,确实是乾国官家龙袍的式样。

重新穿戴好后,赵元年深吸一口气,问道:

“外头准备如何了?”

“官家稍后,奴才去问问。”

赵成刚准备出去,似又想到了什么,将自己身上的红袍宦官服解开,露出了穿在里头的内甲,道:

“官家,奴才把这内甲拿来,您穿里头吧。”

之前没打算拿出来,但一想到要联姻,他就拿出来了,赵公公可谓极其现实。

赵元年抿了抿嘴唇,没推辞,接过赵成换下来的内甲。

见赵成又要来给自己重新更衣,

赵元年马上摆手道:“你去外头问问,我可以自己来。”

“是。”

赵成马上跑了出去。

外院亭子里,看见王爷和世子面对面地坐着正说着话。

赵成马上停下脚步,候着;

很显然,后头那个官家的事儿,并不重要。

至少,在赵成看来,远远不及王爷父子俩说话来得重要。

……

“外头和这里,你选哪个?”

郑凡问自己的儿子。

郑霖开口道:“就留这儿了,懒得腾地儿了。”

“我还以为你更喜欢外头的场景。”

“那是爹你更适合的位置。”

郑凡点点头,站起身,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道:

“哦,对了,你娘待会儿也会在这里。”

“什么!”

郑霖脸色当即一变。

郑凡笑了,一副你想什么我全都清楚的神情。

郑霖的神色,开始变得阴沉起来;

倒不是对谁发怒,而是原本预想中的手痒一幕,正在逐渐和自己远去,故而本能的不开心。

“爹待会儿会把你娘带出去。”郑凡说道。

郑霖面部表情一下子舒缓下来;

“你铭干爹留下,瞎子,我也带出去。”

郑霖身子一下子柔和下来,靠在了椅子上。

“不说话就是不同意?”

“同意。”郑霖马上道。

“哦,那就是不同意了。”

“谢谢……爹。”

郑凡笑了,摆摆手,道:“这才对。”

王爷离开了这座行宫。

见王爷离开后,赵成才凑到世子殿下跟前,询问道:

“殿下,可是准时开始?”

郑霖点点头,

道:

“嗯。”

……

燕军,亦或者叫燕楚联军,在入乾拿下静海城后,就没有再继续进行什么大规模的军事动作;

虽说顺势拿下了静海城附近的几座上下游以及附近的县城,扩充了一下军力影响,但并未继续对着乾国江南深入。

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军事方面来讲,郑凡这次亲自带来了五万晋东精锐,加上三万楚军,再算上谢家征发的山越部族仆从,十万大军,是有的。

可十万大军,对一城一地而言确实是够了,但对于一域来讲,就有些不够看了。

分兵四下出击,只会将自己本方的实力给瓦解掉,毕竟,十万大军里有半数是“友军”,分开来配合时,还得互相提防,五加五小于十;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抢劫与破坏,从而将自己的局部军事优势给分化掉,实在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二则是政治层面上,以大燕摄政王的名义发布赵元年新君登基的檄文,这影响力,比大军四出征伐,可要大得多。

今日,静海城内的官绅大族,以及不少从江南其他地方赶来的大族代表,聚集在静海城外的一座昔日的皇帝行宫,要举行登基大典;

另外,安海镇指挥使杜昇,将率部来投。

当年年尧率楚军攻乾,将乾军打得溃不成军,最后还是靠孟珙挂帅,才将年尧给挡了下来。

这位早在十多年前就和摄政王在绵州城交过手的将领,最擅长的,就是防御作战,他更是亲自经营建立起了以安海镇、门海镇、东如镇的对楚防御体系,被乾人称之为小三边。

只不过先前燕军进来时,是绕了一下道,直接跳过了这一防线。

这在军事层面上来说,是一种大冒险,因为你的后方处于敌人可切断的范围内;

而之所以敢这般做的前提是,燕军有那个自信,只要乾军敢从军镇里出来就给他在野外打垮。

从今日之局面来看,

新君登基,

文武虽然不多,但都有,至少这个“伪朝廷”最基础的体面,已经初步具备了。

如果……真是这样子的话。

……

高台上,王爷坐在帅座位置。

四娘和瞎子,分立其左右。

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来接受乾人一指挥使的投诚,可谓给足了面子,说礼贤下士都有些不够,应该是千金市马骨了。

不远处,

杜昇率八百亲骑策马而来,其本部兵马,在距离此地二十里处扎营。

然而,

杜指挥使来是来了,但在跟前时,却止步了。

刘徽在此时上前道:“王爷,许是杜指挥还心有疑虑,亦或者,还想再……那个一点,臣请前行劝服其打消疑虑。”

杜昇是刘徽劝降来的,这是他刘徽在“新朝”,不,在王府面前的第一个功劳资本。

而杜昇此举在刘徽看来,这是故意给自己台阶上台一起表演好最后一出,花花轿子大家抬嘛。

郑凡看了一眼身旁的刘徽,

笑了笑;

没说准他去,也没说不准他去。

身边的谢玉安会意,上前问刘徽:

“刘大人。”

“在。”

“您在这儿,看谁比较不顺眼的,比如你的手下,你觉得他可能不服你或者不服新朝廷还念旧乾的?”

“卑职手下可都忠诚于王爷,绝无……”

谢玉安目光一沉;

刘徽张了张嘴,

道:“王乐安,他,他和我有间隙。”

王乐安是原静海城副指挥使,刘徽开城门献城时,他被刘徽提前看押住了,等燕军进城后,王乐安没办法,只能选择投降,但一直骂骂咧咧的,这几日喝酒时,没少骂刘徽是乾奸枉读圣贤书的话。

“好,那就派他去。”

“是。”

军令下达,站在下面都没资格站台面上的王乐安一下子有些发懵,但刹那间狂喜涌上心头。

他骂刘徽,一大半的原因是你他娘的要投燕人为何要把老子绑住,害的老子现在也投降了却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眼下,显示存在感的机会来了,王乐安还以为自己可能名声在外,简在王心了呢;

亦或者,是燕人有意提拔自己好来分化制衡刘徽。

故而,王乐安欣然领命。

王乐安去了,

没多久,

王乐安就去了;

他的人头,被杜昇砍下,派一名亲卫,送到了准备接受受降仪式的台面前。

刘徽吓得眼睛睁得大大的,从脊椎到尾巴骨,一片发寒。

先前要是王爷准他去了,现在这颗人头,怕就是他了。

那名杜昇的亲卫送回人头后,

还大喊道:

“燕狗,欺我大乾无人么!”

……

“燕狗,真当我乾人没血性么!”

登基大典中,

原本来道贺且接受官职的,不少静海城本地中低层官员、生员、外地赶来道贺的大族护卫、供奉,地方豪强、门派首领……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在这原本“庄严肃穆”的大典上,发出了阵阵怒吼。

一下子,

原本的满堂“新朝从龙之臣”,十之有三,抽出兵器。

这里头,有些是功夫好手,但泰半以上,并不会功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