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我不是钟馗 > 第一百七十章 刘园

第一百七十章 刘园

秦淮河畔,人流如织。

如果说古代这里的空气飘散着脂粉的味道,纸醉金迷,那么如今这里可以说飘散着香水和各种食物混杂在一起古怪气味。

朱允炆很是失望,他虽生在深宫之中,少年时却也逛过几趟,眼前的秦淮河跟他印象中的模样自然大相径庭。正是华灯初上之时,那倒映在河面上的灯火,似乎让他找回点依稀的记忆。

失望归失望,朱允炆早有心理准备。他见有游船停在河边,正在招揽生意,心中意动。

“白天30块每人!晚上50块,程50分钟至60分钟左右。”夫子庙码头上明码标价。除了多人乘坐的大船外,码头上还有许多靠人力划的小船,当然还有为“高端客人”的船只,价格不菲。

“要是包船呢?一夜。”钟魁直接问船工。

船工愣了愣“真很少有人这么做的,就你们俩?”

“对!”钟魁点点头,“开个价吧。”

那船工笑了笑“你们得找窗口交钱,我这商务船包一晚上大概1000块,说实话,我只能挣200块的提成,但你们包船我也省心省事。但咱把话说清楚,只能包到晚上10点,我必须向旅游公司交船,这是规定。”

“如果超过晚上10点,每个小时我私下给你100块,不够一小时的,我算你一小时。”

“爽快!”船工眼前一亮,在赚外块面前,什么规定都是死的。

钟魁去买了票,然后带着朱允炆跳上了船。这艘船是为那些商务人士的,有年轻的女服务员奉上有免费的茶水和几盘本地点心。

不过,钟魁和朱允炆二人不会碰那免费的绿茶。

钟魁从随身带的双肩包中,取出两只古朴的杯盏,温洗了一番之后,又从带来的茶盒中,取出四片绿叶,在船工和服务员惊讶的目光中,放在杯中,一杯两片,然后倒上稍放一会的开水。

讲究的客人,船工和服务员见的多了,自带茶具的客人也不是没有,可没见过一杯茶盏中只放两片绿叶的。

他们则不知道,光是那用来泡茶的茶盏,价值就上亿,那是传说中的大明成化年间宫廷御用瓷器,而那两片绿叶也是极其珍贵,来自凤凰山的参茶,没有喝过凤凰参茶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流人士。

一股幽雅的清香,徐徐弥漫开来。朱允炆半眯着眼,晃着脑袋,嗅着参茶的清香,似乎陶醉其中。

钟魁听到朱允炆发出一声低不可闻的轻叹声,笑道

“这明月高悬,秦淮河上浆声灯影,清风徐徐,良辰美景应如是,道长何故叹息啊。”

“这世间俗不可耐,唯有这参茶才是人间极致。每日一两盏,活似真神仙!”朱允炆道。

这话要是出自别人嘴里,钟魁则要远远地避开,因为他自认为还是个俗人,虽然力争要做个不俗的人,但咱还是吃五谷杂粮,拉屎放屁的。

不过,朱允炆这么说,钟魁则无言以对,这家伙原本就是何不食肉糜那种人,现在看破红尘,又超脱过往,越发有些出尘的味道了,别人想学是学不来的。

“那道长不如养成几样爱好?比如种花、书法之类的?”钟魁道。

“种茶,我就种这参茶。”朱允炆有些兴奋道,“回到太乙山,你给我弄块地,再弄些这种参茶种来。”

他说话总是这种命令式的口吻,钟魁早就听习惯了。

“茶种好办,但这参茶离开了凤凰山,失了那里的地气,种出的茶,品质上要差上一大截,有人试过。”钟魁道。

“无妨。”朱允炆颇自信地挥了挥衣袖。这家伙有时就像个大龄儿童,能找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还不错。

十里秦淮,六朝风月,只有在故纸堆中才得寻见。

浮光掠影之中,不见当年的才子佳人和莺歌燕舞,只有喧嚣和繁华更盛。夜晚的秦淮河,在钟魁的眼里还是比较美的。由于是包船,钟魁二人不必赶时间,远比别的游客有了更多的从容和闲情逸致。

当夜游船纷纷到了歇业的时候,喧嚣也逐渐远去,城市褪去几分铅华,秦淮河似乎成了钟、朱二人的独享。

船工见这二人兴致颇佳,也不去提醒他们,乐的多赚钱。船缓缓行至一处支流拱桥之下,忽闻一段悠雅的古琴声传来,钟魁只觉得甚是好听,朱允炆则是讶道

“平沙落雁?”

见钟魁一副“不学无术”的模样,朱允炆道“这曲子名曰《平沙落雁》,借物喻人,以大雁之远志,抒写逸士之心胸,乃是宋末元初时出现的古曲,几经编撰,至我大明时,已是当时名曲。未曾想到,在这世上还能听得到。”

在那船工失望的眼神中,钟魁丢下船钱,和朱允炆上了岸,循着琴声寻去。

曲径通幽,绕过几条深深的小巷,赫然一座占地不小的江南古典宅院的院墙挡在前面,琴声更加清晰,已换了另了一曲。朱允炆听了一段,则评价说

“这是《清夜闻钟》曲,取唐诗‘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意,当年宫中的乐师从民间录得此曲。抚琴之人,琴艺已臻大家之列,难得、难得,当年宫中乐师技艺也不过如此。”

两人绕着白墙黑瓦,来到正门,正门处是一处公园深处,可通小汽车,此时门前已经停满了私家车。那座宅院的正门上,挂着一副巨大的横匾,上书“刘园”二字。

闹市之中的私家林园。

“两位是来寻医问药?还是仅仅来听琴曲的?”门口的侍者微微一躬,保持着冰冷的礼貌。

“寻医问药怎样?听琴曲又怎样?”钟魁好奇地问。

“这里是私人会所。凡是来听琴曲,需要请柬,或者重要人士引荐,如果是寻医来的,则先预交十万元会员费,提前预约,否则恕不接待。”侍者答道。

钟魁想掉头就走,朱允炆则不管不顾地往里闯,那侍者挡在身前,忽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自己推的老远,狠狠地撞在墙上。

朱允炆不屑地往琴声深处走去,这里的安保显然不简单,一路上冒出五波人马拦截,奈何这些人只是普通人,还未靠近皆被朱允炆掀翻在地。

忽然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挡在一个圆拱门的前面,见朱允炆迎面走来,突然伸手一推,飞快地与朱允炆对了一掌。

男子后退了两步,朱允炆则顿住了身形,那男子面上的惊讶之色一闪而过。

“敢问道长是何处高人?”男子沉声说道。

“太乙山野人而已。”朱允炆那孤傲的气质独此一份,别人是学也学不来的。

男子面上的惊讶之色更盛了,讶道“原来太乙山人!”

朱允炆微微颔首。

“太乙山人”是朱允炆的自号,自从登仙台上露面,在修行圈子内流传开来。

“既然是道长亲至,敝园蓬荜生辉,些许误会,请道长勿怪。”男子欠身说道。

“无妨。”

庭院深处,一处凉亭下,一位作古代宫装打扮的女子,正在抚琴,神情专注。凉亭外,数十位宾客正在如醉如痴地观看。

保安们知道遇到了高手,见朱允炆已经站在了客人的身后,并没有什么异动,也只好束手,站在旁边盯着。随同的男子悄悄做了个手势,保安们都默默离开了。

一曲终了,那女子抬起头来,一张如画般的面孔,美的动人心魄,在钟魁的印象中,只有秦若寒才能与之相比。

这个女人很善于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突出出来,当她站起身来,一袭古装更是衬托出她玲珑有致的傲人身材,夏日衣衫单薄,尤其是胸前的那一抹雪白,令人遐想万千。

掌声如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是啊,如画小姐的琴技越发高明了。”

“刘小姐,从现在起,我是你的粉丝,无脑的那种!”有人起着哄。

但无论如何,这里的宾客都是衣冠楚楚的成谓成功人士,那种见色起异强抢民女的桥段没有出现。

有位侍者走到这位人如其名的刘如画小姐身边,耳语了一番,刘如画微微瞥了一眼朱允炆站立的方向,对着宾客嫣然一笑道

“久不抚琴,今夜献丑了。夜色已深,敝园准备了些薄礼,诸位一会回府的时候捎上,略表敬意。”

这里显然是一个高级会所,往来无白丁,俨然是金陵上流社会最追捧的一个地方。来这里的,非富即贵,借这个场合进行社交活动,一些上得了台面和上不了台面的事情,都可以在此园完成。

而这刘如画看上去是一个弱女子,却能掌控这样的一个所在,显然不是普通人。

那与朱允炆对上一掌的男子,显然也是修行之人,随意一掌,非有备而至,并不落下风,可见其实力不弱。

众宾朋逐渐散去,在带走一份伴手礼之时,众人也都留下一张数目不小的支票。那伴手礼,是一份有着延年益寿之功效的丹药,不少宾朋就是冲着这丹药来的。

刘园恢复了宁静,这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匠心独运,从小处着眼,方寸之间也处处皆景,在特别设置的灯光映衬之下,雅致而又有余韵。

“贵客亲至,小女子有失远迎,还望道长恕罪。”刘如画去而复返,打量了一眼钟魁之后,自动将他忽略了,转而对朱允炆行了个万福礼。

“方才那‘平沙落雁’和‘清夜闻钟’都是你所弹奏?”朱允炆问。

刘如画脸上显出讶色,道“真人也知道太和正音?难怪一口道破这两曲的来历。”

“什么《太和正音》?一部曲谱吗?”朱允炆反问。

刘如画稍愣道

“道长不知道这部古谱也不奇怪,这《太和正音》是明朝太祖朱无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所著。据说当年朱权被朱棣胁迫反对建文帝,待朱棣做了皇帝后,他害怕被朱棣猜忌,只好寄情于音律之中,所以才有了这部曲谱。我先祖是明宫乐师,所以得以流传下来此谱,并不被外人所知。”。

她语气婉转,嗓音是典型地吴侬软语,极是悦耳动心。钟魁这才注意到她眉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