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重生于80年代笔趣 > 第22章 票券时代

第22章 票券时代

唐伟东回到家的时候,父母刚吃过晚饭,还没有休息。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去你爷爷奶奶家了吗?没住下?吃饭了没?”看到突然出现的唐伟东,母亲陈秀娥有点莫名其妙。

“在奶奶家吃过了,有点事就先回来了”

“你能有啥事?不是又‘作业’了吧?”唐建国很怀疑自己儿子的操行。

自己有这么不堪?唐伟东翻了翻白眼,懒得搭理父亲。直接跟母亲说道:“妈,大斌哥帮我爷爷掰玉米,今天碰到了,他说想买辆自行车,咱家还有没有工业券,先拿几张用用,供销社太黑了,有券没券,价格差一半。”

“这……”陈秀娥有点纠结。这可不是借,出去就回不来了,不过自己亲外甥要用,当妗子的还能说不给?暗叹了一口气,说道:“有到是有,这可是我给你攒着,想就给你结婚用的。大斌子要买自行车,那就先给他点用吧。”

听了陈秀娥的话,唐伟东差点没被一口唾沫呛死,无奈的说道:“妈啊,你想的也太长远了吧,我才多大,你就打算到我结婚的事了。再说了,我结婚怎么着也得二十年后了吧,到时候估计早不用这玩意了。”

“去去去,你个小毛孩子懂个屁,你咋知道到时候不用这个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叫有备无患懂不懂?现在不开始攒着,到用的时候不够了怎么办?”

“我就是知道,因为我都经历过一遍了。”这话唐伟东也就想想,可不敢说出来。

看着母亲要发作的样子,唐伟东识趣的闭了嘴,再说下去估计得挨揍了。

跟着母亲来到卧室,陈秀娥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一把钥匙,打开衣橱里一个暗格下的抽屉。

这抽屉,跟唐伟东的鞋盒性质差不多,装的都是硬通货。一扎扎的粮票,饭票,布票,油票(食用油)等等,琳琅满目。当然,更少不了两口子这十来年攒下的工业券。

抽屉里竟然还发现了十几个银元,多是袁大头,孙小头也有几个,还有一些铜钱。唐伟东拿起一个袁大头,吹了吹侧边,叮叮作响,是真的。

唐伟东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母亲。“这是我结婚的时候,你姥爷给压箱底的,你舅你姨,我们每个孩子结婚都有,让我们打首饰用的,我又不戴那东西,也就没用它打,一直在这放着。”

“哦”,一听是母亲的嫁妆,唐伟东就理解了,父亲这边虽说是小门小户,母亲那边姥爷家,可是真真正正的大户人家,偷着留下点财产躲过大运动,那都不叫事。

远的不说,就说唐伟东出生之后的经历过的,姥爷的哥哥两个老婆,这是唐伟东都见过的,见了都得喊姥娘的。姥爷住的是三进院子,后来才分了家,姥爷,大舅,二舅,一家一进。

有人问了,这样的人家没经历过“运动”么?还别说,真没怎么着。唐伟东姥爷的村叫陈家村,对,就是陈秀娥的陈,整个村都是一个家族,不光这一个村,东陈,西陈,还有六十公里外的南陈,都是一个家族的,怎么斗?一家人自己斗自己?

时间再远点,日本鬼子,国军,八路都在唐伟东姥爷家吃过饭。鬼子是征用了家里的厨房,用自己带的军粮做饭吃,不许中国人靠近。国军是当地大户联合出军粮,他们借用地方自己做饭吃,不和老百姓打招呼,老百姓在他们身边转悠,他们也不赶,反正就是谁也不搭理谁。八路军在家里吃饭,只是借了地方吃自带的干粮,都没开火做饭,姥爷实在不忍,就熬了几锅玉米粥给他们喝,他们吃完走的时候,还主动把院子打扫了一下。——以上说的都是事实,没有杜撰成分。

扯得太远了。放下银元,唐伟东看到抽屉底下还有一些绿色图案的纸片,似钱非钱,印刷的略微有些粗糙。

“这是什么?”唐伟东拿出来准备仔细看看。

陈秀娥看了一眼,看到这东西就有点来气,说道:“这是国库券,一年扣好几十块钱呢,说是支援国家建设。”

“国库券?”

唐伟东双眼放出炙热的光芒。忍不住抓起一张拿在手上,仔细的端详起来。

这可是传说中,穿越重生者们必不可错过的,起家的玩意儿。

上辈子唐伟东看到过父母手里有这些东西,却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所以忽视了它的存在。随着几十年后网络文学的兴起,无数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过它攫取了第一桶金,从而踏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好奇心驱使之下,通过网络搜索特意了解了一下,结果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当初他弃之如履,毫不起眼的国库卷里,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利益,至此,唐伟东才知道自己当年错过了什么。

其实,国库券是国家财政为补充国库不足而发型的一种债券,由于是政府的直接债务,有国家财政做保证,可以说是风险极低,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

我国早在50年代就发行过国库券,不过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