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宋工程师 > 第451章 乱世荐臣

第451章 乱世荐臣

仅仅宣和元年就发生了这么多让人不省心的事,宣和不和已露出表像。

第二年,大宋的噩梦继续。

废道学、逐道友成了赵佶心头的一道伤痕,他久久难以放下。

宋江起义影响越来越大,已有难以遏制的趋势。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于青、济、濮、郓一带,各地官府闻之丧胆,对朝廷的威望是一大打击。

宋金联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终于签订了把大宋推向深渊的《海上之盟》。

最后一件,也是最令朝廷惊慌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声势浩大的方腊造反。

这年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起义军很快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年末,又挥师向西,再次攻克歙州,此时,已成势不可挡之势。

点点件件,可谓流年不利,祸不单行。整个大宋朝廷就如无头的苍蝇,忙乱起来。

宋金联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宋江、方腊起义造反不知道何时才能终了,再加上这时黄淮地区出现了灾荒,一时间饿殍遍野,死者相藉,百姓陷入了严酷的水深火热之中,朝廷更是不知如何相处。

赵佶手忙脚乱,无奈间只得把蔡京请到殿内,问道:“太师,如今天下乱象,朕将作何计?”

然而,几年前还在鼓吹国家“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的蔡京,此时却有些恹恹之态,他颤微微地上前道:“陛下,臣已是古稀之年,实是老迈无力,本想为陛下多办些事情,可力不从心,只能推荐他人了。”

赵佶听闻,倒不觉得突兀。蔡京七十有四,还能为朝廷办差已属不易,哪能还对他做更高的要求?

“太师有话请直说,不知推荐的是何人?”赵佶忙问道。

蔡京讲道:“与金人合作之事一时还看不明白,只能先请赵使与之周旋,当务之急应是方腊和宋江的反叛。童宣抚使领军已去南方,相信不久就有好消息传来,现在倒是河北剧贼宋江难以节制,需派个稳妥之人。”

与金人谈判,一直偏向的是赵良嗣的意见:联金攻辽,收复燕云失地。因而赵良嗣是作为大宋的主使与金人交涉。

赵良嗣原名马植,是燕云十六州的汉族居民,为辽国大族。他在辽国看见辽皇帝昏庸暴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加女真族的崛起给辽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觉得辽国前途灰暗,危在旦夕,便投靠了宋朝。他与先与童贯接触,改名为李良嗣,后来赵佶赞赏他的投靠,赐以国姓,更名为赵良嗣。

他先后七次赴金谈判,一手促成了海上之盟的签订,因此被升迁为龙图阁直学士,加官光禄大夫。蔡京口中的赵使就是他。

方腊造反的警报上奏到京师时,王黼藏起来没有报告赵佶,使得义军力量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后来发运使陈亨伯请求朝廷调禁兵时,赵佶才得知消息而惊慌,他赶紧派了童贯和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前往镇压。蔡京说的童宣抚使便是指童贯。

听到蔡京的说法,赵佶倒点了点头,给予了认可,他讲道:“前番调歙州知州曾孝蕴为青州知州,令其专事镇压宋江的造反。可两浙路方腊造反迅猛,只得令其改任睦州知州,参与镇压方腊一事。如今青州知州还是空缺,不知太师推荐何人?”

蔡京笑笑,没有立马作答,而是提醒了一句:“陛下可曾记得某次和老臣说的一件事?”

赵佶疑惑,不解地问道:“什么事?”

“刘道师卜卦将有煞星和福星出世。”

“啊!”听到这里,赵佶猛然间醒悟过来,虽然事隔几年,这件事他确实还记得,只因天下一时太平,他给搁置了,此时,蔡京旧话重提,他自然明白过来:煞星已经出世,也该福星显威了。

“对、对、对,太师提醒的对。”赵佶心中大爽,对蔡京赞誉一番后问道:“难道太师推荐的是高知县?”

在赵佶心中,一直把高峰作为福星看,因而,一说到煞星和福星,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高峰。

蔡京自然滑头,他不可能对这种无厘头的事做出定性,接口说道:“高知县是不是福星暂且不说,但他任知县已有四个年头,这四年来,县城收入逐年递增,如今更是占到整个大宋财源的一成,可见其之前的保证不是虚话。”

大宋年入五千万缗,一个丰’县就有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