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帝国争霸 > 第222章 心腹大患

第222章 心腹大患

在23日夜间,帝国空军发动了首轮进攻。

当时,丁镇南正在返回卡拉港的途中。因为需要绕行避开梵罗国本土,航程增加了数千千米,所以飞行时间延长到了近6个小时。跟以往一样,丁镇南上飞机之后就睡觉,充分利用了飞行时间。

首轮空中打击,分多个波次进行。

参战的作战飞机多达数百架,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投入战斗。

最先到达,并且负责开路的,并不是在波沙湾战争当中大杀四方的隐身攻击机,而是战略轰炸机。

显然,这体现出了帝国空军的战术灵活性。

关键就是,在扩大打击范围之前,必须干掉拦路虎,也就是部署在特里凡,得到严密保护的远程警戒雷达。

要说的话,这部由纽兰共和国生产的远程警戒雷达,一直都是帝国空军的心腹大患。

不说别的,超过600千米的探测距离就足够覆盖整个斯兰岛。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只要升空,还没爬升到巡航飞行高度,就会被这部雷达发现。

虽然帝国空军针锋相对的部署了干扰设备,还专门加强了电子战能力,但是只要那部雷达雷达仍然在工作,帝国空军在斯兰这边的部署与活动就没秘密可言,更别说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显然,就是那部雷达发现了飞往科伦城的民航客机,然后判断出帝国空军正在进行战略空运。

按理,这类高风险突击行动,更适合动用“攻-11A”这类隐身攻击机。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帝国空军就动用“攻-11A”摧毁了伊军的指挥中心与通信结点,让伊军全面瘫痪,作战部队都只能各自为阵。在随后的战斗中,几乎所有高风险任务都是由隐身攻击机执行。

要说的话,“攻-11A”是帝国空军手里唯一能够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的打击力量。

只是,“攻-11A”主要针对的其实是战术与战役级别的防空系统,在战区与战略级别的防空系统面前,反到没什么优势可言。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攻-11A”实现雷达隐身的基本原理。

虽然帝国空军宣称“攻-11A”能实现完全隐身,但是实际上,只是在几个主要方向,把反射的特定波长电磁波的强度降低到极低,让防空雷达无法从背景辐射中,辨别出攻击机反射的信号。

降低反射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吸收电磁波,二是改变电磁波反射方向。

前者,主要靠吸收电磁波的特殊涂料。

后者,则是在气动外形上下功夫。

因为任何一种特殊涂料多只针对部分波长的电磁波,外形隐身同样与波长有关,所以这也直接决定了,“攻-11A”只能在少数的雷达面前实现隐身。做为战术攻击机,肯定主要针对工作在厘米与毫米波段的火控雷达,对分米波段,以及波长更长的警戒雷达,隐身效果也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此外还有,在几个特定的方向上,“攻-11A”的RCS值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超过了常规作战飞机。

正是如此,“攻-11A”的作战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

对付远程防空警戒雷达就不是“攻-11A”的强项,要不然的话,丁镇南也不会安排武装直升机对付伊军的远程警戒雷达,让陆军航空兵打响波沙湾战争的第一枪,却没动用隐身攻击机。

这次的情况也一样。

就算远程警戒雷达受工作波长的影响,哪怕探测到了隐身攻击机,也未必能够获得准确数据,比如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无法直接引导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不过可以及时的发出防空警报,让承担要地防空的野战防空部队能部署到位,而且采取有效的战术,就能够对隐身攻击机构成威胁。

其实,在帝国空军组织的对抗演习中,野战防空部队早已经证明,提高防空系统的战场机动性能,特别是火控雷达的战术灵活性,能够把拦截隐身攻击机的作战效率提高数倍,大幅度削弱隐身攻击机的突防能力。

一台部署在飞行路线附近的火控雷达,就能够让“攻-11A”折戟沉沙。

显然,了解这套战术的,不止是帝国空军,还包括纽兰空军。

原因就是,代号“夜鹰”的F-117A在数年前就已正式入列,纽兰空军也由此成为了第二支获得隐身攻击机的空中力量。通过F-117A隐身战斗机,纽兰空军肯定掌握了对付隐身攻击机的战术。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特里凡的那部远程警戒雷达在3年前,也就是F-117A正式服役之后不久,进行了一次技术升级,而且由纽兰空军承担全部工程,在完成之后没有发布任何消息,甚至没有让梵罗空军承担相关费用。

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消息,此次改进与探测隐身目标有关。

主要就是,这部雷达离帝国本土,以及主要的海外军事基地最近,也就最有可能探测到帝国空军的隐身攻击机。

换句话说,如果纽兰空军想要获取“攻-11A”的第一手性能数据,就得充分利用部署在特里凡的远程警戒雷达。要不然,纽兰空军没有任何理由自己掏腰包,为梵罗空军升级并不算落后的雷达。

此外还有,该雷达一直是由纽兰空军提供维护服务。

关键还有,特里凡有3座由纽兰军队控制,或者是与梵罗军队共用的军事基地,都有可能部署了野战防空系统。

正是如此,在首轮突击行动当中,帝国空军才没出动隐身攻击机。

安排战略轰炸机打头阵,至少能够保证作战平台的安全。

为了摧毁那座远程警戒雷达,帝国空军出动了一个大队的20架“轰-9D”,用了240枚巡航导弹。

当然,打击目标还包括指挥中心,以及附近的几处防空阵地。

为了增强打击效果,第二波突击行动依然由轰炸机承担,也使用巡航导弹,只不过重点轰炸空军基地。

此外,就是同步发起了夺取制空权的空中进攻行动。

因为战斗已经打响,防空战斗机早已升空,所以帝国空军也倾巢而出,只是制空战斗机就出动了100多架。

在梵炎洋这边,跟纽兰空军的第一场战斗就此打响。

虽然在战略层面上,在梵罗国部署作战部队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毕竟在后勤保障无从谈起的情况下,驻外军队的作战能力根本维持不了多久,但是出于政治的原因,在跟梵罗国结盟之后,纽兰共和国就向梵罗国派驻了一支规模相当可观,还颇具战斗力的部队,而且以空军为主。

这支部队的主力是纽兰空军的“远征航空队”。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远征航空队的作战飞机都不少于200架,而且以最先进的战术飞机为主。比如早在10多年前,在F-15A/B正式交付的第二年,就提供给远征航空队,高峰时期的装备数量达到了180架,而且远征航空队还是第一支装备F-16C/D的驻外部队,优先权甚至超过了本土防空军。

当然,这么安排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向梵罗国推销先进战斗机。

只是,在根本上还是为了强化与梵罗国的同盟关系,确保梵罗当局能够秉承跟纽兰共和国结盟的战略方针。

此外就是,抵消来自梁夏帝国的威胁。

到了战争时期,那就更加不可小觑了。

虽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纽兰驻军大多部署在梵罗国的南部地区,但是在开战之后,特别是在纽兰共和国正式参战之后,这些驻扎在梵罗国的作战部队,对战局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帝国空军之前一直没有对梵罗国南部地区发起战略轰炸,就与纽兰航空兵有关。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一直是帝国空军的心腹大患。

在大战爆发的时候,纽兰远征航空队的兵力为:80架F-15C/D,120架F-16C/D,60架A-10,12架RF-4C,8架C-130,8架RC-135,4架E-3B,12架CH-47,20架MH-60与数十架各种类型的勤务飞机。

这个规模,超过了绝大部分二流空军!

虽然战斗机的数量有所减少,尤其是F-15C/D这样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支援飞机的数量明显增加,综合作战能力反到提高了不少。关键是,那几十架攻击机,拥有非常强悍的战场支援能力。

其实,在梵罗国正式参战后,60架A-10就被派往西北地区,为进攻巴铁的梵军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只不过,因为梵军没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欲望,所以纽兰航空队也没全力以赴。

此外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在9月份,也就是正式参战之前,利用提供人到主义援助的名义,向梵罗国输送了一批作战飞机,以及维持战斗力需要的零部件,提高了远征航空队的作战能力。

只是,具体有多少,就说不准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是送到特里凡的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数十架战斗机,不过大部分都储存了起来。

道理也很简单,作战飞机会受损,也就需要零部件进行维修。

此外,还需要很多耗材。

关键还有,因为飞行员数量有限,所以就算有更多的战斗机,也未必能够派上用场,还不如储存起来。

要说的话,纽兰远征航空队才是梵罗国南部地区的主要空中力量。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帝国空军就把纽兰远征航空队当成头号劲敌,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就是将其彻底消灭。

当然,纽兰远征航空队也是早有准备。

纽兰共和国已正式参战,特里凡离纽兰本土十万八千里,就算是离得